首頁 >小事典
9月,「新新雜誌社」在臺北舉行「談臺灣文化的前途座談會」。 列印 列印
1946 民國35年 事件
談臺灣文化的前途座談會  文藝座談會。1946年9月12日,於臺北市召開,由「新新雜誌社」主辦。計有蘇新、王白淵、黃得時、張冬芳、李石樵、王井泉、劉春木、林博秋、張美惠,與新新雜誌社幹部鄭世璠、王花、葉宏甲、陳家鵬等人參加。座談會全文以日文紀錄,並刊登於1946年10月17日《新新》第7期。「談臺灣文化的前途座談會」記錄了戰後初期臺灣文化界人士,對於臺灣文學、臺灣文化之歷史與前途的思索歷程。在該次座談會中,一共討論了4項議題,分別是:臺灣文化原有的實態,文化人的睡眠狀態、臺灣文化應有的方向、語言問題。範圍涵蓋了臺灣文化、臺灣文學的歷史面向,現況與未來展望,以及文學創作的語言形式等。由於二次大戰結束、殖民地政治形式的解除,臺灣文化界人士乃陸續針對臺灣文學的定位重新展開探討,企圖回應新的歷史現實。與會者儘管大多同意應以中國化為討論前提,但仍透露出某些臺灣獨特歷史意義的立場。譬如王白淵之論:「過去,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文化史,可以說就是漢民族文化與日本文化的抗爭史」。而黃得時的發言,則一方面肯定中國化的方向,一方面肯定臺灣新文學運動過去的歷史成績:「臺灣文化……(中略)……已達到世界性水準。……(中略)……與中國文化比較,若尚有不合適的地方,就有必要加速進行正面意義的中國化。……(中略)……同時,對於尚未中國化的部分,今後我們應努力使它符合中國文化」。「談臺灣文化的前途座談會」之文字記錄,可說見證了臺灣文學運動從隸屬於日本殖民政府的外地文學,走向作為中國文學的一環的歷史過程。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