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10月,林茂生等創刊「民報」。 列印 列印
1945 民國34年 作品
民報 日報。1945年10月10日創刊,至1947年3月8日停刊,總計發行605期。社長林茂生,總編輯許乃昌,總主筆黃旺成,主要編輯尚包括蘇新、蔣時欽、徐淵琛等人。其他重要職員與撰稿者則有陳振生、劉春木、駱水源、吳濁流、王詩琅等人。「民報」為「戰後初期」1945至1949年間,由臺灣人所創辦的重要報刊。以臺灣人民之喉舌為己任的「民報」,在其發行期間,編輯重點主要集中在臺灣社會時事的報導、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施政之監督,並有許多針對臺灣文化現況、展望相關課題的評論。據何義麟推估,「民報」發行量約為3至7萬份之間。1947年3月初「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民報」重要人員相繼遭到逮捕或逃亡,「民報」報社亦於3月13日起遭長官公署查封。社長林茂生被捕後失踪、總編輯蘇新逃亡。除一般報導外,就戰後初期臺灣社會的輿論歷史而言,「民報」各期的文字尤其是社論,具有相當重要的觀察意義,在相當程度上展示了臺籍菁英分子當時的言論立場與社會願景。譬如〈中國文化的真精神〉(1946年9月11日),明白指出中國化路線,若不分青紅皂白,將會產生嚴重問題。〈限期完成地方自治〉(1946年9月25日)、〈縣市長民選問題〉(1946年10月23日)則強烈呼籲落實臺灣社會的民主制度。〈專賣、貿易兩局的存廢〉(1946年9月20日),抨擊專賣制度的不合理之處。「民報」除了名稱上刻意與日治時期的「臺灣民報」建立聯想,並有部分職員源出「臺灣民報」(如黃旺成)之外,也在後期的社論中明確宣示繼承「臺灣民報」為臺灣人民喉舌的精神,並將之定位為一種「革命精神」,例如〈民報精神〉(1947年1月10日),〈再論民報精神〉(1947年2月28日)。除社論外,尚有星期專論、來論、小乾坤、展望台、讀者投書等欄位。上述內容,共同匯聚為「民報」現實批判的精神特徵。深具史料價值的「民報」,已由國立臺中圖書館予以數位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