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日昭和17年
作家
濱田隼雄 (1909~1973),出生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父親為職業軍人、退伍轉任教職。1921年入仙台第二中學校。1925年7月至臺灣旅行。1926年進入臺北高等學校文科就讀。1927年與高校同學中村地平等人創刊同仁文藝雜誌《足跡》,發行3期。翌年另創刊《南方文學》。1929年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東北帝國大學國文學系。畢業後轉往東京,加入《實業時代》雜誌。1933年與母親前來臺灣,擔任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學校國語教師。1935年轉任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1937年調往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1938年2月結識西川滿,同年年底入伍一年餘,退伍後加入「臺灣文藝家協會」。1942年與西川滿等人共同出席「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1943年擔任臺北師範學校教授。戰後被遣返日本。濱田隼雄的作品主要為小說與隨筆評論。短篇小說如〈技師八田的備忘錄〉、〈生產命令〉,以及長篇《南方移民村》、《草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這部與西川滿《臺灣縱貫鐵道》、庄司總一《陳夫人》合稱在臺日人三大長篇小說的《南方移民村》。
相對於說西川文學處處呈現由文藝之美、殖民地異國情調相互結合的浪漫唯美特色,濱田文學的特徵則是散發著強烈、濃厚的戰爭寫實風格的創作。因而就四○年代殖民地的戰爭背景來看,西川滿與濱田隼雄可說恰好展示了戰爭階段在臺日人文學的兩種極端:一則傾向浪漫冒險的幻想性殖民地,一則是殖民地為聖戰炮火下的戰場。濱田最主要的代表作《南方移民村》,描寫的即是日本殖民政策鼓勵來臺拓殖的歷史背景下,一群遠自貧瘠的日本東北渡海來臺的農業移民故事。歷經千辛萬苦、克服重重障礙,與臺灣後山自然條件、當地部落的適應過程,這群移民好不容易才建設了一個鹿田村,但在帝國開疆拓土的政策下,最後還是得放棄生活已久的土地與一切,再次往更遠的南方前進。
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文學會議。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於1942年11月3日至10日,在東京召開。第二回於1943年8月25日至27日,於東京召開。第三回於1944年11月12日至15日於中國南京召開。總計舉辦三次。三次會議皆邀請包括日本本地及各個殖民地、佔領區的作家與會。臺灣代表曾參與第一回、第二回會議,分別由「臺灣文藝家協會」、「日本文學報國會臺灣支部」舉派。代表出席的有第一回西川滿、濱田隼雄、龍瑛宗、張文環,第二回的長崎浩、齋藤勇、楊雲萍、 周金波。除臺灣代表外,代表其他各地區出席的知名作家如日本橫光利一、久米正雄、菊池寬、吉川英治、河上徹太郎、佐藤春夫、武者小路實篤、片岡鐵兵,中國的張我軍、周作人,滿州的古丁,朝鮮的崔載瑞,蒙古的包崇新等人。「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為日本帝國實踐其「大東亞共榮圈」的文化政策之一。每一回的會議亦適應局勢的演變而有不同的側重,譬如第二回的大會主題,即確立為「發揚決戰精神,擊滅英美文化與確立共榮圈文化之方法」的相關討論。每一回的會議亦有特定之安排。譬如第二回第一天為開幕式,其餘兩天為正式會議,在此之前則是各地區代表的報到,會議結束後則安排代表參觀重要的機構,包括有陸軍士官學校、鐵道省、霞浦海軍航空隊、土浦海軍航空隊,並至伊勢神宮進行參拜。「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召開期間,除開幕式邀請重要官員與會致詞以外,在正式會議中,各地區代表大多踴躍發言。發言內容大多圍繞著共榮圈文化、大東亞戰爭而來。譬如第二回會議的發言,包括佐藤春夫的「皇道精神之滲透」、吳郎「滿州建國精神的認識」、武者小路實篤「必勝的信念」、丹羽文雄「英美侵略史小說寫作」、張我軍「設置島崎藤村賞」、崔載瑞「在朝鮮實施的徵兵制與文學運動」。臺灣代表在第一回、第二回的發言,則有龍瑛宗「感謝皇軍」、西川滿「日本語的普及」、濱田隼雄「次期大會於臺灣」、張文環「感謝從軍作家」、周金波「皇民文學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