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5月,島田謹二發表論文〈臺灣の文學的過現未(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於《文藝臺灣》第2卷2號。 列印 列印
1941 日昭和16年 作品
臺灣の文學的過現未(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評論。作者島田謹二。發表於1941年5月20日,《文藝臺灣》第2卷第2號。在這篇長達近20頁的文字中,島田初步回顧了臺灣文學的近期演變。不同於殖民地臺灣作家的視野,當時任職於臺北帝大文政學院的島田,以在臺日人為觀點,重新詮釋了臺灣文學的歷史傳統,並持續申論「外地文學」的內涵。以1895年為起點,島田在文中將整個臺灣文學歷史區隔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1895~1905」(日本領臺至日俄戰爭),以漢詩文為主要文學活動;二、「1905~1930」,以俳句、短歌為主要文學活動;三、「1931年以降」(九一八瀋陽事變),以新文學創作為主要文學活動。這一歷史架構其實清楚表明了文學活動的主體,乃是由來臺、在臺日人所構成。因此,島田清楚地將臺灣文學定位為一種「外地文學」(殖民地文學),其與日本文學則是從屬的關係,與日本帝國的其他殖民地並列,共同屬於日本文學的一環。換言之,臺灣文學乃是日本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亦即文中所謂的「臺灣文學作為日本文學之一翼」。〈臺灣の文學的過現未〉最後一個課題,則在於指出日後應該努力從事的文學方向。視「外地文學」亦即臺灣文學為「一種順應國策的雄健踏實的文學」,島田進而提出了由在臺日人所主導的文學活動,理當予以發揮的三大主題,分別是「外地人的鄉愁」、「描寫其土地特殊的景觀」、「土著人外地人的生活解釋」。在臺灣文學的詮釋定位與未來展望上,島田在此前後發表的多篇文字所鼓吹的論點,獲得西川滿的接受與實踐,「外地文學的理論架構也進而成為在臺日人的主要觀點。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