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9月,西川滿等人籌組「臺灣詩人協會」,隨後發行《華麗島》詩誌。 列印 列印
1939 日昭和14年 作家
西川滿 (1908~1999),出生於日本會津若松市。二歲時隨父親西川純舉家來臺。1920年進入臺北第一中學校。1924年與一中同學及版畫家宮田彌一郎等多人創刊同仁文藝雜誌《櫻草》,發行14期。1927年返回日本,翌年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文系,並參加田中智學創設的國家主義色彩之社團「國柱會」,成為該組織的積極活動分子。1933年畢業後回到臺灣,擔任臺灣總督府發行的臺灣日日新報學藝欄編輯,輾轉結識許多在臺文人、學者與臺灣本地的文學界人士。1939年9月間,西川滿透過關係,籌組「臺灣詩人協會」,網羅日臺詩人,如龍瑛宗、黃得時、邱炳南(邱永漢)等人,並於同年底發行有《華麗島》詩誌一期,讓戰事後的新文學活動重新盛大展開。翌年,在西川滿主導下,擴大招募會員、改組為「臺灣文藝家協會」,包括楊雲萍、張文環等人亦皆參與,另發行《文藝臺灣》,直至1944年初併入總督府統制全島文藝刊物所發行之《臺灣文藝》為止,乃是四○年代臺灣文學界非常重要的一份文藝刊物。並陸續創辦個人出版社媽祖書房(後改名日孝山房),發行文藝雜誌《媽祖》、民俗研究雜誌《台灣風土記》。
1942年11月代表出席第一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戰爭結束後被遣送回日本。晚年在日本自行創立「天后會」,以張揚臺灣的媽祖信仰。西川滿一生作品頗豐,興趣亦多,但主要以新詩、小說、劄記見稱。在臺灣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包括有《媽祖祭》、《華麗島頌歌》等詩集,長篇小說《臺灣縱貫鐵道》,〈朱氏記〉、〈採硫記〉等短篇,另有臺灣風俗記事如《臺灣風土記》,以及與池田敏雄合著的《華麗島民話集》。以唯美主義、浪漫主義、異國情調為內核的西川滿文學,特別講究精巧、優雅、瑰麗一類的審美價值,舉凡臺灣民間的習俗、信仰、以及閩南語,甚至1895年間的侵臺戰役、1941年底以降的太平洋戰爭,西川滿都能夠從中找到轉化為美感的元素,將之化為實際作品中的素材。例如描寫1895年間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日本軍隊攻佔臺灣的代表性長篇小說《臺灣縱貫鐵道》。
臺灣詩人協會  文藝組織。1939年9月9日,成立於臺北市。成立之際共有33名會員。其中,西川滿、高橋比呂美、赤松孝彥、池田敏雄、川平朝申、長崎浩、中山侑、北原政吉、黃得時、龍瑛宗等10人為委員,其他成員還包括楊雲萍、郭水潭、吳新榮、莊培初、楊熾昌、邱炳南、王育霖、林精鏐、新垣宏一、新田淳、本田晴光等人。1939年12月1日發行機關誌《華麗島》詩刊,只發行一期。「臺灣詩人協會」實際由西川滿主導、催生。主要活動為《華麗島》詩刊的發行,以及進一步擴大推動同年底成立的「臺灣文藝家協會」。「臺灣詩人協會」的成立宗旨,明白表示將「以臺灣文藝的向上發展,以會員相互之親睦為目的」。儘管此一說法頗為類似於整個三○年代新文學運動的文藝組織、報刊雜誌,但在以浪漫情調、耽美風格著稱的西川滿之規劃下,其實也逐漸朝向浪漫、唯美化的方向展開。整個《華麗島》詩刊的實際編輯內容即清楚透露此一訊息。除西川滿短篇〈瘟王爺〉與一幅版畫之外,其餘近60篇作品中,西川滿、新垣宏一、長崎浩、北原政吉等在臺日人共發表47篇,臺灣作家則佔據另12篇。這本詩刊的主要特徵則由浪漫主義色彩與地方民俗元素所構成。在題材上涵蓋了戰爭、民俗、個人情感、詠物等面向。譬如西川滿的短篇,以及庄訊濃〈青鯤鯓幻想〉、溪比佐子〈農家子〉、中里如水〈水牛〉、馬場正敏〈祭典〉等詩作。較為特別的是中山侑以戰爭為題材的散文詩〈戰爭構圖〉。即使是臺灣作家的詩作,像是水蔭萍(楊熾昌)〈月の陰暗面:女碑銘第二章〉、龍瑛宗〈花と痰壺〉、邱淳洸〈七月の鄉愁〉、邱炳南〈廢港〉,也瀰漫著濃濃的頹廢、浪漫傾向。「臺灣詩人協會」,可說是三○年代王詩琅與上清哉、別所孝二等人成立「臺灣文藝作家協會」以來,再一次大規模的日臺文學者之合作。然而,由於戰爭階段的歷史背景,與西川滿的文學性格,這一文藝組織其實也逐漸遠離整個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當初的方向。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