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12月,楊逵創刊《臺灣新文學》。 列印 列印
1935 日昭和10年 作品
臺灣新文學  月刊,文藝雜誌。1935年12月28日創刊,至1937年6月15日第2卷第5號為止,總計發行15期,其中,第1卷第10號遭禁止發行處分,故實際發行14期。「臺灣新文學社」發行,發行地臺中市。發行人兼編輯第1卷第1號列為廖漢臣,第2號起改為楊貴(楊逵)。刊物分漢文、日文綜合編輯方式。主要撰稿人包括有賴和、楊守愚、吳新榮、郭水潭、賴明弘、賴慶、陳瑞榮、王登山,以及田中保男、藤野雄士、藤原泉三郎等日人。以文藝大眾化的實踐、聯合各種意識型態的臺灣作家為宗旨的《臺灣新文學》,主要編輯內容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為語言文化變遷趨勢及其意識型態的關注。其次為三○年代共通的臺灣新文學歷史、現況及其展望的課題。其他則是各類新文學作品的刊登。除了漢文、日文分別編輯的設計之外,尤能突顯《臺灣新文學》對於語言文化議題之關注的,即是第一卷第10號的「漢文創作特輯」。有鑑於殖民地文學日文化之趨勢及其衝擊,楊逵乃特地規劃了「漢文創作特輯」。原本預計發表的8篇漢文創作,包括如賴賢穎〈稻熱病〉、馬木櫪(趙啟明)〈西北雨〉、朱點人〈脫穎〉、洋(楊守愚)〈鴛鴦〉、王錦江(王詩琅)〈十字路〉等。其次,在臺灣新文學前途等相關議題中,第1卷第1號即以「對於臺灣新文學所寄望之事」為題,邀請德永直、葉山嘉樹、前田河廣一郎、石川達三、張赫宙等島外知名文學者發表意見,並有島內作家徐瓊二、賴明弘、連溫卿、廖漢臣、王詩琅等人針對「反省與志向」繼續進行陳述,此外第11號還有「臺灣文學界總檢討座談會」的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新文學》刊登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翁鬧〈天亮前的戀愛故事〉、楊逵〈頑童伐鬼記〉、呂赫若〈前途手記〉、吳濁流〈泥沼中的金鯉魚〉等日文小說,賴和〈一個同志底批信)〉、楊守愚〈移溪〉、朱點人〈秋信〉、蔡秋桐〈王爺豬〉等漢文小說,以及李張瑞、郭水潭、林精鏐等鹽分地帶詩人,楊華〈黑潮集〉等詩作。此外,自創刊號起,《臺灣新文學》即提出「臺灣新文學賞」徵文選賞,陸續獲選者有朱點人〈秋信〉、吳濁流〈泥沼中的金鯉魚〉、佐賀久男〈盲目〉等。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