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諸羅知縣季麒光邀集沈光文等14人「爰訂同心,結為詩社」,成立臺灣第一個漢語文言詩人結社「福臺閒咏」,後改稱「東吟社」。 列印 列印
1685 清康熙24年 文學團體
東吟社  清國治臺後,來臺文人漸多,流寓文人沈光文邀集諸羅縣令季麒光等14人成立「福臺閒咏」,為臺灣第一個漢語文言詩人結社,後來改名為東吟社。1685年4月,沈光文是年74歲,寫了〈東吟社序〉,旨在將他們過去4次集會「分題拈韻,擇勝尋幽」的成果,「彙付殺青,使傳聞之」,希望和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樣,盛稱於千古,避免金谷園之「失傳後世」。最後,東吟社詩集還是失傳了。
沈光文的序中,對於發起成立詩社的動機交待的非常清楚,他說,來到臺灣之後,「雖流覽移情,咏歌寄意」,卻缺乏同志同好,而「混跡於雕題黑齒之社」,沒想到「癸甲」(指癸亥、甲子,1683、1684年)之後,頓通聲氣。「至止者人盡蕭騷,落紙者文皆佳妙」,使他40多年「拂抑未舒之氣,鬱結欲發之胸,勃勃焉不能自己。」於是找了志同道合的14人,聯為詩社,「人喜多而不嫌少長,月有會而不辭風雨。」至序成時,已聚會4次,可見吟社活動始於1685年1月,首次以〈東山〉為題,題咏臺灣的高山,第二次以〈賦得春夜宴桃李園〉為題,季麒光「公餘亦取社題,相率唱和,扶掖後進。」,「會中並無絲竹,亦省儀文,飲不卜夜,詩成次晨,各攄性靈,不拘體格。」經過4次會,「人俱如數,詩亦無缺」在在強調聯社是嚴肅的以文會友,不是飲酒作樂的遊戲之會。
14名成員是季麒光、華倉崖、韓震西、陳元圖、趙蒼直、林貞一、陳克瑄、屠仲美、鄭紫山、何明卿、韋念南、陳雲卿、翁輔生、沈光文。大部分的人作品都失傳,吟社存在的時間也不長,《臺灣歷史辭典》說,1686年詩人結社遭禁,要到道光、咸豐年間才有詩社創立,不知此說所據為何,若然,不知是詩人結社力量大,還是政權的自覺脆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