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6月,日文世代作家詩人王白淵於日本出版日文詩集《棘の道》。 列印 列印
1931 日昭和6年 作家
日文世代作家
日文世代作家  泛指出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下,接受日本教育,主要以日文創作的臺灣作家。日文世代約莫在1930年代前後陸續展開各人的文學歷程,並逐漸取代因文學日文化、中日戰爭等因素而被迫暫時退場的漢文世代,成為戰爭時期主要的文學活動者。較具代表性的日文世代作家,包括:楊逵、呂赫若、張文環、龍瑛宗、翁鬧、王白淵、吳天賞、吳希聖、巫永福、吳新榮、郭水潭、楊熾昌、李張瑞、陳奇雲、吳濁流、王昶雄、周金波、陳火泉、邱永漢、楊千鶴、黃鳳姿等人。相對於漢文世代作家,日文世代作家及其創作的特徵,有創作類型的擴大,創作題材的多樣化,創作表現的關注、以及向所謂中央文壇的進軍。首先,在創作類型上,新文學運動初期相對偏重於小說敘事,新詩等其他類型往往只是零星的點綴。日文世代則陸續出現以新詩為主要創作的作家,如「風車詩社」的楊熾昌、李張瑞、林永修,「鹽分地帶」的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以及陳奇雲、王白淵等人。其次,在創作題材上,初期作品相對集中於殖民體制之批判、現實社會中的弱勢關懷等現象也開始注入了不同的元素,譬如翁鬧、吳天賞、巫永福等人的現代心理意識之挖掘。再者,對於創作表現本身的關注與重視,也使得日文世代作家的作品,具有更多美學討論的厚度,特別是呂赫若、龍瑛宗等人。至於進軍中央文壇的現象,也進一步印證了日文世代作家在創作表現上的成熟度,包括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張文環〈父親的顏面〉等作品,開始獲得東京文藝刊物的競賽獎項與發表機會。
王白淵  (1902~1965),出生於彰化二水。二水公學校畢業後,於1918年進入總督府師範專門學校,1921年畢業後返鄉任教,1923年前往東京留學,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主修美術。1926年畢業後任教於岩手縣盛岡市女子師範學校,1931年因左傾思想入獄而遭解職。1933年與張文環、吳坤煌等人共同成立「臺灣藝術研究會」。1934年前往中國,並於翌年起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戰後返臺,於「臺灣新生報」先後擔任記者、編輯,並參與政經報的創刊及編輯。1947「二二八事件」後,遭受株連而三次入獄。此後轉入美術研究領域,著有《臺灣美術運動史》。日治時期作品主要為新詩,另有短篇小說。1931年6月由久寶庄書店出版之個人詩集《棘の道(荊棘之道)》,為目前所見臺灣作家最早在日本出版的詩集。在此前後,日語詩集的出版,尚有陳奇雲1930年由臺灣南溟藝園社發行的《熱流》、水蔭萍(楊熾昌)1931年在日本出版的《熱帶魚》。惟《熱帶魚》今已亡佚失傳。 《棘の道》共收66首日語新詩, 在全書總共170餘頁中的篇幅只佔三分之一強,其餘則是短篇〈偶像之家〉、兩篇評論、與日譯的劇本一篇。這些詩作大致集中在個人政治傾向、人物禮讚、田野風光等題材上。較具代表性的詩作如〈地鼠〉、〈詩人〉、〈無題〉等。這些寫於1931年以前的詩作,一如日文世代作家之特徵,也開始講究文藝表現,並重視意象的營造。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