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野風 列印 列印
類別:期刊副刊撰寫者:徐碧霞

文學半月刊。於1950年11月1日創刊於臺北。由金文(孫鐵齊)、師範(師魯生)、魯鈍(俞仰賢)、辛魚(刑鴻乾)、黃楊(楊蓮)等五人起草創辦,當時五人同為台糖經濟研究社編輯科職員。該刊物由野風雜誌社發行出版。因鑑於當時中油刊物《拾穗》所刊載的皆是翻譯作品,熱愛創作之人可發表的園地太少,於是五人頻著對文藝的熱愛,決定自掏腰包,創辦一本純文藝的雜誌。該刊物宗旨均清楚地標示於每期首頁「創造新文藝,發掘新作家」,同時也成為《野風》的精神標語。《野風》最初在雜誌性質上為綜合性文藝半月刊,後應讀者要求,改為純文藝刊物。根據其編輯取向除了「家庭與婦女」一輯固定刊載一篇相關文章外,其餘均為文藝作品。《野風》主要文類包括:新詩、小說、雜文、散文、評論、譯作等,其中又以小說篇幅最多。為了強調「以文藝創作為主」的宗旨,因此評論性文字很少,由此可看出《野風》相當重視文藝創作作品;就內容來看,編輯極少安排盛行於當時的反共、戰鬥或懷鄉之類文字,反而較著重內心抒發、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等文學性高、現實性強的作品。《野風》第23期〈關於稿件的處理〉清楚揭櫫該刊立場:「就野風的立場來說,文藝應該是大眾文藝,一篇能反映現實,啟示人生而使每一個讀者都有同一種感受的文章,即使文句粗俚一點,我們認為要比光談風花雪月,不痛不癢,八股口號式的文章好得多。」由此可見,《野風》突顯「純粹文藝」性格,強調是真實生活的、寫實的、人生體驗再現的文學。此與五○年代其他的文藝雜誌有著相當大的區隔。《野風》的歷任編輯,分為下列四個時期:(一)金文、師範、魯鈍、辛魚、黃楊等五人,編輯第1至40期。(二)田湜、霾厚、雪紛、林英、柳林 等人,編輯第41至157期。(三)綠蒂,編輯第158至188期。(四)許希哲,編輯第158至192期。該刊物共發行192期,於1963年10月停刊。主要參與作家,在詩方面有鄭愁予、白靈、鄧禹平、楊喚、方思、蓉子、葉笛、李莎、墨人、李魁賢等;在小說方面有潘壘、郭良蕙、師範、辛魚、魯鈍、劉非烈、王岩、勞影等;在散文、雜文方面有郭楓、田湜、許達然、楚卿、法天等。《野風》對五○年代文壇的時代意義在於跳脫反共文藝的藩籬、突顯文學獨立與自由的精神,重視文藝創作作品,反映與提供社會的文藝需求,接納更多來自社會群眾的聲音、重視臺灣社會現實性與普及性、推動文藝風氣的發展,刺激文藝事業的蓬勃、彌補五○年代文學的蒼白與荒涼。

瀏覽人次: 62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