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海翁台語文學 列印 列印
類別:期刊副刊撰寫者:呂美親

文學月刊。由創辦人蔡金安、發行人蔡東海、主編黃勁連等人於2001年2月創刊於臺南。該刊以「海翁」為名,以鯨背噴射出蕃薯葉作圖騰,從地理、歷史、社會文化背景均可解釋其特別意涵。於創刊號頭頁刊出李勤岸詩〈海翁宣言〉,宣示台灣應化「蕃薯」的悲情為「海翁」的穩健精神而航向世界;另杜正勝〈鯨的精神〉說明臺灣地形狀似「海翁」,傳統雅名稱為「鯤」,並以「鯤鯓」地名及神話傳說產生的脈絡闡述海洋島嶼的殊性。該刊主張「喙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以追求臺灣語言的文字化與文學化、建立臺灣文學主體性、發揚臺語文學、復興臺灣文藝為宗旨目標。創刊初期先以刊出戰後著名的臺語文學作品並對外徵稿,包括評論、現代詩、散文、小說、劇本、褒歌、囡仔歌、囡仔古、臺灣國風、演講稿、答喙鼓等等型類多樣,提供臺語文寫作的發表園地。主要參與者有李勤岸、陳雷、胡民祥、林俊育、方耀乾等。第13期後為使讀者更頻繁接觸臺語文學,由雙月刊改為月刊,且為助讀者更能掌握臺語聲韻之美,每期又錄製CD附於後,目的使母語更深入教育體系,讓母語教師經由雜誌更加熟悉台語文學,並啟發下一代對於母語的認識與創作。第29期推出許丙丁紀念專題,有計劃性地在教學、創作的影響外,更希冀臺語文學研究能有更多人投注心力。因應網路時代並設立「海翁台語文學網」,除介紹母語文學相關書籍和出版品、連結網絡,亦舉辦母語文學營隊及文學獎;從市場及網路推展的積極度和發行量來看,《海翁台語文學》可謂21世紀後母語文學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刊物。

瀏覽人次: 23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