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月刊。1930年8月創刊於臺北市。由提倡無政府主義的林斐芳及宜蘭的黃天海策劃創辦。創刊號的創刊詞中表明臺灣島內推行無政府主義運動者甚多,但大多數都傾向引進國外的學術,勉強地將其適用於臺灣;因此將針對臺灣現狀,以及社會問題以外的人生問題詳加調查,並慎重檢討一切由國外導入臺灣之學術,以創自我風格開拓臺灣明日之路。此刊的文藝作品起初以中文詩居多,自第2號起漸次增添了小說、評論、戲曲;其中第2號有王詩琅〈新文學小論〉及子野(本名不詳)〈中國文壇的介紹〉,第3號有瘦鶴(本名不詳)的小說〈新郎的禮數〉及黃天海的戲曲〈蟲的生活〉。主要撰稿人有張維賢、王詩琅、廖漢臣、黃天海、林斐芳等。其中林斐芳、王詩琅、張維賢等人皆屬無政府主義者,所以《明日》幾乎可說是無政府主義派的雜誌。當時此刊極受到於1929年11月成立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台灣勞動互助社」的關注,甚至積極地撰寫宣傳無政府主義之文章投稿,其目的有意將此刊拉攏為自社的機關誌,並承包下大部分的販賣。然而黃天海以為如此劃分清楚,對一些不屬於無政府主義的讀者是不公平,而於第2號發表了〈明日雜誌的第一個聲明〉一文,明言即使撰稿者為無產階級者,其撰稿內容亦不在此限。強調《明日》是無色彩的雜誌。之後,此刊於第4號即遭到禁止發行的命運而宣布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