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旬刊。1950年5月於臺北創刊。由吳思珩、梅遜、呂天行擔任主編,自由青年社出版發行。《自由青年》宗旨在於開發青年的知識領域,使青年有所進益,使社會再認識青年,使青年發現自己,呼籲社會重視青年,培養青年的研究精神,吸取時代知識,從真正的知識和實踐中,養成健全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青年能夠正確的、勇敢的、熱情的,為自由中國和自由世界的前途而奮鬥。《自由青年》的訴求在於:「在開發青年的知識領域,使青年有所進益,使社會再認識青年,使青年發現自己。」標榜:「《自由青年》是青年寫作的唯一園地,是青年進修的權威讀物。《自由青年》是青年自己的刊物,一切都以青年的利益為利益。」因此《自由青年》提供文藝園地,鼓勵青年寫作;也刊登許多知識講話、時事評述之類的文章,大量的論說文章是《自由青年》的一大特點。《自由青年》希望藉此鼓勵青年在知識領域中,使感情與理智融洽平衡,能用冷靜的頭腦去分晰事物,明辨是非;並吸取時代知識,從真正的知識和實踐中,養成健全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該刊物原本因為人力有限,沒有普遍的展開發行網,僅由同學們在一般高中專科及大學代銷。但是後來讀者群逐漸擴大,各縣的學生、就業青年、戰友、警察等紛紛向《自由青年》訂閱和投稿。尤其是在訂戶中,還有幾位廟宇的青年和尚。因此,《自由青年》決定從1950年10月20日起開始對外發行。其重要作家有蔣夢麟、錢穆、張道藩、梁實秋、胡秋原、王新命、陳紀瀅、戴杜衡、龔愚、杜呈祥、徐鍾珮、釋星雲等人;主要專欄有時事評述、現代知識講話、青年寫作、散文與詩、報導、讀者信箱、學府之頁、文藝創作等;主要文類包含小說、文學評論、雜論、散文、新詩、青年習作、歌曲、報導、漫畫、美術等類。《自由青年》曾與《黃河雜誌》合併成《當代青年》,自1950年10月起為革新版,原為旬刊,自此後改為月刊,1991年6月停刊,共發行7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