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文月刊,1999年1月創刊,為海外《台文通訊》在臺姐妹刊物,但性質與其有所差異,是九○年代末臺語文學運動極其重要的刊物。1995年由《台文通訊》讀者聯誼會轉型為「台文寫作會」,臺文作品已有相當數量,《台文通訊》在臺聯絡人陳豐惠與陳明仁等人商議,應另創不同於以海外發行為主、且政論意識性較強的《台文通訊》,《台文罔報》以加強臺語白話字閱讀與書寫的推廣及提升臺語文學性,因此應運而生。發起人兼編輯為陳明仁、陳豐惠,呂子銘任社長,發行人為廖瑞銘,歷任編輯另有楊嘉芬、許良對、陳德樺、劉杰岳等,強調台語於新時代應以「專業、文學、活潑」的面貌呈現。最初以「罔報」為題,是想讓更多人輕鬆地認識臺文、嚐試書寫臺文,而幾年下來不僅讀者群、創作者增多,更累積不少優秀作品,培養許多臺文作家。戰後臺語文學發展過程以新詩為主流,《台文罔報》卻相當重視小說,而編輯工作除了審稿,對於台語文學用詞也特別謹慎,落實臺語成就文學所能展現獨特的美學與華文文學之差異。除發行紙本刊物外,該刊更架設網站並發行電子報,於2003年又與李江卻臺語文教基金會合辦「阿卻賞」,以民間力量設獎鼓勵更多臺語文學創作,資源有限卻相當積極,每期頁數每期雖僅十多頁,發行卻能持續不斷,從海外轉戰島內,並跨越到廿一世紀,更顯其在紮根臺文的角色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