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文藝台灣 列印 列印
類別:期刊副刊撰寫者:許時嘉

綜合性文藝雜誌。1940年1月1日創刊於臺北。由日本在臺作家西川滿創辦、主編並發行。前身為西川滿、北原政吉、中山侑所發起的「台灣詩人協會」之機關雜誌《華麗島》。1939年12月4日「台灣詩人協會」在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委員會的支持協助下,結合當時臺籍作家,擴大改組為「台灣文藝家協會」,並發行《文藝台灣》為機關雜誌。雙月刊型式的《文藝台灣》創立之初,以建立南方文化建設為宗旨。由於主編者西川滿本身唯美浪漫的寫作風格,初期內容多缺乏符合國策的戰爭色彩。故該誌以「台灣文藝家協會」機關雜誌之名發行六期後,1941年3月 1日第七期開始,改由西川滿創立的「文藝台灣社」發行,並於第八期開始改為月刊型式,以期成為臺灣文化的支柱重心。《文藝台灣》內容頗為豐富,包括:小說、劇作、詩、民俗以及日本固有的短歌、俳句、川柳。初期該誌染有濃厚的異國情趣,內容多環繞台灣在地民俗風土,饒富浪漫情趣。後期改組後隨著戰事發展,原本高唱「藝術至上」的雜誌風格,轉型為支持皇民化的宣傳角色,多刊登配合時局的戰爭文學作品。除了周金波的〈志願兵〉、川合三良〈出生〉、陳火泉的〈道〉等以志願兵為題材的皇民文學作品,大東亞戰爭為主題的詩作、座談會內容與一系列的「島民劇(皇民化劇)特輯」,再再嗅出其中推動皇民化運動、協助戰爭的態勢。1943年11月在台灣決戰體制確立的推波助瀾下,《文藝台灣》創辦人西川滿於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的「台灣決戰文學會議」中,三度表明為了「文藝雜誌的戰鬥位置」,願意滅私奉公獻出自己經營多年的《文藝台灣》。1944年1月1日《文藝台灣》終於在發行最終號後宣布廢刊,從此《文藝台灣》的文學活動宣告中止,正式與之後同年5月創刊、推動皇民化運動的「台灣文學奉公會」機關雜誌《台灣文藝》合流。從《文藝台灣》創刊開始,參與該誌運作編輯的作家網羅了當時台灣文藝界著名的臺、日文人,包括島田謹二、池田敏雄、北原政吉、中村哲、中山侑、濱田隼雄、長崎浩、黃得時、龍瑛宗、張文環、楊雲萍、周金波、陳火泉等,其執筆者超過兩百人。1940年1月1日創刊之初的雙月刊型式,到1941年5月第八號轉型為月刊型式, 《文藝台灣》總共發行38期。一直到1944年11月為止,方才停刊。《文藝台灣》內容取材、作者與讀者雖都偏向日人為主,但對1937年臺灣報刊漢文欄廢止後失去創作園地的台籍作家而言,該誌的出現不啻提供了另一活躍舞臺。雖然其注重耽美浪漫異國風情的編輯作風引來日後張文環等部分台人作家的不滿並另組寫實風格走向的《台灣文學》雜誌,總體而言,《文藝台灣》的發行,仍可謂為當時因漢文消失而荒蕪的臺灣文壇注入了一股新生的活力。

瀏覽人次: 70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