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文季 列印 列印
類別:期刊副刊撰寫者:羅秀菊

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1973年8月15日創刊於臺北。由陳達弘擔任發行人,何欣、尉天驄擔任召集人。該刊發刊詞中聲明「文學不但應該是生活的反映,更重要的還是如何透過這些反映在現實中教育自己」,而「一個藝術工作者無可逃避地應該對他生存的環境有所了解,這樣他才能一面認清舊社會所以瓦解的所在,把藝術從幫閒的孤芳自賞和商業的狂流中解救出來」,指陳現代主義逃避現實的流弊,強調文學的社會責任,建立社會寫實主義的文學觀,並於理論及創作中宣揚反帝國、反殖民主義的觀點。繼《筆滙》(1959.5.4~1961.11.20)、《文學季刊》(1966.10.10~1970.2.15)、《文學雙月刊》(1971.1.15~1971.4.15)對現代主義進行反省及現實主義的初步嘗試之後,至此刊即以討論文學觀念的批評性文章為主,何欣、尉天驄、唐文標、王拓等人強力指責現代主義新詩及小說。刊中開闢「當代中國作家的考察」專欄,由民族意識出發,藉討論歐陽子、鍾理和、張愛玲的作品,期許作家創作具有中國精神與基礎的作品。該刊創作作品的篇幅雖不多,卻是其文學理念的落實,由王禎和、黃春明、王拓的小說可看出其欲彰顯文學的社會功能之企圖。批判性格強烈的《文季季刊》只出版3期,於1974年5月15日停刊,卻已在文壇造成寫實主義文學的風潮。《文季文學雙月刊》,1983年4月創刊於臺北。由李南衡擔任發行人,以何欣、唐文標、尉天驄、陳映真、郭楓、王禎和、黃春明、許國衡、李南衡等人為中心組成編委會。該刊主張「純正的文學作品,是愛與美的作品,以熱烈的心腸擁抱人群,關懷民族命運,而又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的文學作品,就是文季的目標」,提倡文學的現實性與藝術性,高舉民族文學的大纛,以延續中國文學的傳統自詡。刊中除了對「台灣文學」的定義進行論辯、挖掘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史料外,亦有陳映真所提出的第三世界文學論、消費社會文學論;創作作品方面則有陳映真、李南衡、劉春城、許達然等人反映臺灣社會現實之作,亦刊出大陸作家的傷痕、反思文學作品。共出版11期,至1985年6月第2卷第5期終於不敵消費社會下惡劣的文學環境而宣告停刊。

瀏覽人次: 54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