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綜合雜誌。前身為1887年8月創刊之《反省會雜誌》,為京都學生為了推動禁酒運動所創辦之修身養性雜誌;後改題《反省雜誌》,逐漸轉變為以佛教精神為本之一般評論雜誌。1897年發行地移至東京,1899年改名《中央公論》,1914年改由中央公論社發行。改題為《中央公論》後封面加入「政事‧文學‧教育‧宗教‧經濟」字樣,漸次確立日本綜合雜誌之獨特編輯風格。在德田松江、高山覺威、瀧田樗陰的出色編輯之下獲得大量讀者,名編輯瀧田樗陰死後由島中雄作任主編,關懷範圍遍及思想、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吉野作造、福田德三、大山郁夫等大正民主運動之重要人物以此為據點展開活動,《中央公論》亦成為舉足輕重之綜合雜誌。文藝方面,谷崎潤一郎、志賀直哉、武者小路實篤、中條百合子、芥川龍之介、廣津和郎、菊池寬、室生犀星等知名作家皆由此邁入文壇,島崎藤村、永井荷風等大作家以及新進作家引起廣大迴響之作品亦持續於此發表,《中央公論》也因而得以長期穩坐文壇龍頭之寶座。在當時,新進作家之作品若能獲得《中央公論》的青睞,等於已經確立在文壇的一席之地。張文環作品〈父の顔〉為1935年1月號《中央公論》徵文之選外佳作,當時入選的作品為大鹿卓〈野蠻人〉(刊登於1935年2月號),為以臺灣山地為舞臺、探討總督府理蕃政策弊病之尖銳作品。《中央公論》於1944年7月在軍部壓迫之下停刊,戰後1946年1月復刊持續刊行至1970年為止即多達1000號,其中常對應時事組織各種專輯,於近代史、日本文學史、戰爭、媒體等研究中分別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