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月刊。1924年2月15日創刊於台北,連雅堂擔任發行人。發刊序曰:「台灣詩學,於今為盛。文運之延,賴此一線。」「追懷先德,念我友朋,爰有詩薈之刊。」日治時期統治者極力打壓漢文化,台灣文學面臨衰頹的危機,漢詩雖苟延殘喘,但多半成為知識分子間交際應酬之工具。連氏希望藉《詩薈》的發行,一方面保存台灣先賢的著作,達到興滅繼絕的目的;一方面振興當代文學,延續漢語言文化傳統,導正詩壇沽名釣譽、阿諛媚世的不良風氣。更進一步則希望:「以台灣山川之奇秀,波濤之澎湃,飛潛動植之變化,固天然之詩境也。涵之、潤之、收之、蓄之、張皇之、鼓吹之、發之胸中、驅之腕底,小之為扢雅揚風之篇,大之為道德經綸之具,內之為正心脩身之學,外之為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我詩人之本領固足以卓立天地也。」月刊內容極為豐富,包括有:詩詞、文集、文存、詩鈔、文鈔、傳記、學術、論衡、詩話、詩鐘、遊記、謎語、筆記、小說、餘墨等單元,主要文類仍以古典詩為主,選錄作品之時代範圍極廣,由明鄭至日治文人均包含其中。除此之外,學術、論衡欄中提供對新事物、新思想的觀點,餘墨欄中多有連雅堂對詩學的見解及創作經驗談。共出版22期。1925年10月15日停刊,主要原因為連雅堂身體不適,擬至西湖靜養,次為財務週轉不靈。參與《詩薈》的主要編輯為連雅堂和洪棄生。《詩薈》刊行期間適逢台灣古典詩社發展最蓬勃之時,而張我軍則於1924年11月21日於《台灣民報》發表〈糟糕的台灣文學界〉一文後,便對舊文學界展開一連串的有力抨擊,並提倡新文學,本刊在此情形下因緣際會的成為對抗新文學的堅強堡壘。其次編輯在刊登作品時,的確依照發行之目的嚴格篩選,雖對當時詩壇喜作擊缽吟的風氣仍舊無法力挽狂瀾,但卻為連雅堂的「台灣詩界革新論」樹立了優良作品的典範。三為以古典詩為編輯重心、定期出刊且內容豐富的雜誌,《詩薈》可算是台灣文壇的空前創舉。雖然只維持不到二年,可是比起當時屢仆屢起、發表一二期就消失的新文學雜誌而言,《詩薈》相形之下已是壽命頗長、影響範圍也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