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楊逵著。1936年11月以筆名「楊建文」發表於《台灣新文學》第1卷第9號。中文由陳曉南翻譯,初收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979年7月由臺北遠景出版。本篇透過一位來自日本的青年畫家井上健作的雙眼來看臺灣社會。對臺灣嚮往已久的健作來臺尋親,原以為父親因接收之役而陣亡,哥哥應該會受到國家的特別照顧,結果是失望地發現他們一家居住品質極為惡劣。同住於這個泥沼小鎮的還有其他的日本人、朝鮮人、中國人以及臺灣人,也都有著不幸的遭遇。一天健作帶著姪子太郎找尋安全的遊戲場所,卻發現工廠老闆把花園砌上圍牆,並嗾使飼養的狗群咬傷爬牆進入遊玩的小孩。在天真的兒童眼裡,這位穿著西裝的資本家無異於恐怖的鬼怪。故事最後太郎由叔叔的畫作得到啟發,指揮包含朝鮮人、中國人、內地人以及臺灣人在內的45位小朋友,同心協力除去資本家花園中的惡犬,奪回失去的樂園。故事象徵全世界被壓迫階級超乎種族的大團結,必將戰勝資本主義,創造光明的未來,是一篇絕佳的政治寓言。楊逵說過,他對臺灣、中國,甚至整個世界同表關心,是為了要在日治時代晦暗的世局裏發現一條出路。本篇就是作者企圖揭示的出路,也是他社會主義理念的發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