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黑潮集 列印 列印
類別:單篇作品撰寫者:許俊雅

新詩集。楊華著。分別刊於1937年1、3月《台灣新文學》2卷2、3號。1927年2月5日,楊華因涉違犯治安維持法被捕,監禁在臺南刑務所,在獄中寫了53首詩,題為《黑潮集》。楊華寫了一段序言:「這50餘篇小詩,是我在1927年2月5日為治安維持法違犯被疑事件,被捕監禁在臺南刑務所裡時所作的。」他說,這些詩是在獄中偷閒,憑一時的直覺而沒沈思加潤色寫下來的作品,自謙沒有什麼價值。序言寫於2月24日,入獄不到20天即寫了50餘首,可見這些作品都是率直的感思,而且感觸頗多,平均一天寫2、3首。直到楊華死後,有同志到他的家中找到這一詩集,知道是在獄中寫未發表作品,就送到楊逵主持的《台灣新文學》發表。楊逵以「新生」之名「付白」:「集中有幾節在小生看來,於表現上很覺銳利,怕把紙面戳破。故特抽起……」因此,第26、27、29、34、36、38、41共7首失傳,如今僅能見到46首。雖然最激烈的詩句被刪除了,但仍可感覺到詩中的哀怨與悲憤。這些詩作不同於〈晨光集〉、〈心弦〉這些柔美淒清的小夜曲。詩人以託物起興的手法,透過自然景觀抒發他對時代、社會無可奈何的悲情,及控訴當權的高壓統治。題名「黑潮」,象徵了大環境之黑暗、之波濤洶湧,「或許身繫囹圄,對強制性的勢力有特別的感觸。」(林載爵語)本集大致表現三個主題:禁錮鐵窗內的吶喊、生命的自我鼓舞與爆發力、抗議邪惡勢力的摧殘與個體的無奈(莫渝語)。整部詩集的基調是充滿被欺壓、被踐踏的哀鳴。詩中以飢餓的飛鷹暗示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及難填的慾望;以飢餓的山羊比喻統治者毫不留情摧殘青草的生命,臺灣人像「不由自主的無量數的小砂」,被無情的時勢任意擺佈、飄盪、摧殘。詩人頗自覺殖民地人民的命運是「走不盡的長途啊!」他也不斷鼓舞著被摧殘的生命,被生命壓迫的人們要抱著「希望——/前進!」「只要是新生的火,/她便能燃起已死的灰燼。」但是,他看到的又是:「何方突然飛來一陣風雹,/將她們新生的生命,/摧殘得披靡零亂。」可以想見他的掙扎、無奈之情。所以詩中,他用了沖潰、滴穿、洗滌、驚醒、摧殘、振盪、踐踏、喚醒等充滿力量的動詞,但也用了沉寂、悲哀、悲傷、零亂、飄浮、空虛等失望之語。這些看似矛盾相對的用詞,正讓人感受到一顆焦灼、失望又亟欲奮飛牢籠的心靈。

瀏覽人次: 50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