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黑色的部落 列印 列印
類別:單篇作品撰寫者:蔡明原

短篇小說。古蒙仁著。收錄在《黑色的部落》一書中,原載於中國時報「海外版」66年3月23日~5月4日,曾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推薦獎。作者實地訪居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鑾村的泰雅族,以文字紀錄泰雅部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章從外在的地理環境開始記述。作者總共花費了兩天時間才到達目的地,說明了部落與外地聯絡交通極度不便的處境。並且自傳說、史實回溯秀鑾村泰雅族的起源以及在日據時代和日本政府為了山地的開發產生的正面流血衝突的歷史緣由。把視野拉回到現代,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泰雅人的生活是困苦的。由於山坡地墾植相較於平地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泰雅人的作物種植只視己身需要,是一種閉鎖式而沒有市場交易的經濟狀態。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了泰雅族人從古到今一個重要的生活型態——狩獵,不過也在政府的禁獵政策下式微了。不過這樣的困乏的生活卻因為新作物——香菇的引進有了重大改變。由於擁有適合的氣候和環境,秀鑾村泰雅族人出產的香菇成為市場上搶手的貨品,也爲族人帶來了從所未見的財富和打開了一扇與外界聯繫的窗戶。在後續的篇章裡作者接著回看泰雅族人內緣的人文景狀,依序剖述泰雅族人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教育環境、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作者自陳在實際接觸過泰雅族部落後,印象中自以為瞭解山地人的刻板形象終於有了最清楚的認識。古蒙仁在需要詳實文字記載的新聞報導性文章裡融入文學特有的人文關懷,恰如白先勇所說的:「有紮實的歷史地理寫實架構,而文字敘述的基調,卻富有譎麗濃稠的色彩……」陳銘磻也以為古蒙仁「先有一顆山地人的心,站在山地人的立場,再去描繪山地的歷史、處境和未來的希望,也同時是他在面對著歷史的宏大波濤之際,十分認真正視的文人心結。」爲報導文學找到了一條更易於讀者接觸的途徑。

瀏覽人次: 21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