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王昶雄著。刊於1939年《台灣新民報》,收入《王昶雄全集》,2002年臺北縣文化局出版。小說描寫胡、彭兩家三代的恩怨糾葛,使得男主角胡阿川與女主角彭明珠的戀情受到阻擾,雙方後來各自婚嫁。故事以淡水河岸的春夏秋冬變換,配合情愛關係的轉折起伏,時間濃縮在一年內,其間透過胡溫之口插敘兩家結怨緣由。小說對於人物善惡性格十分鮮明,人物外在形象與內心世界亦著墨不多,但對於自然景物的描繪與襯托則頗為擅長。以「春風」一節帶出男女主角的重逢,迷人的淡水風光與初戀的甜美歡愉相互呼應,緊接著以「春雨」的潮濕,暗示戀情即將遭遇挫折。胡溫對於兒子與彭明珠的戀情十分震怒,不惜掌摑阿川,糾纏兩家的恩怨再度被挑起。時序在「秋空」一節,戀情即將展開更大的考驗。石君甫、石文淇父子乘著阿川渡船而來,為平靜的河水掀起狂濤。石、彭兩家的聯姻使胡阿川深受打擊,明珠的移情別戀更讓她無法接受,小說至此,作者安排了另一個高潮,身體不適的胡溫在天候不佳的情況下,仍在石、彭婚事當天掌船接送,這是胡溫擬以自殺結束上一代恩怨,果真他以自己的生命復了仇,石彭兩家戶長都隨他葬送海底,這讓胡阿川對明珠的感情真正做了一個了斷,也改變了雙方彼此的命運。懷有身孕的明珠獨自返回娘家,幾乎想一死了之。沉醉在家庭幸福的阿川則通過均夫的申請,毅然獻身戰爭,他登上觀音山頂祭告父親自己從軍消息。小說結尾從軍一段的安排,當時作家創作時的內心想法,客觀情勢如何?今日已不可知,但戰後的政治氛圍及評論者的極端立場,使作者刻意讓本篇小說沉寂一段時間,全集的出版,讓小說得以重見天日,對日後臺灣文學的研究或有相當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