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將軍碑 列印 列印
類別:單篇作品撰寫者:胡金倫

短篇小說。張大春著。原載於1986年10月3日至4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初收於1988年6月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四喜憂國》。〈將軍碑〉融合現實、想像、虛構、奇幻的元素,集寫實、後設與魔幻於一體,可謂臺灣小說史上一篇重要的精彩小說。全篇小說的情節發展,以主角武鎮東將軍回憶個人生平為主線,描述這位外省籍的一代偉人遍歷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年老退休後,仿似患上老人痴呆症,自閉不發一語。但是,神遊另一方「現實世界」的將軍,卻侃侃而談,不時出沒過去與未來的史實/事件現場,更訓斥後輩──兒子維揚與傳記作家石琦為他撰寫的回憶錄,不符合記憶中的歷史事實。於是在小說中將軍常引領維揚與石琦二人,古往今來,重塑新的歷史記憶。小說的敘事時間呈現非線形時間發展,一反寫實主義小說力求的時空合理性,以「時代錯置」(anachronism)的方式,複雜、隨意穿插的流動時間感呈現將軍的一生(歷史),導致個人記憶重組的零碎,對照小說中兩個男人(一父一子)、兩種年齡(一老一中年)、三種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並把其間的價值理念加以拼湊、重組,最後終於摧毀的故事。齊邦媛在〈為又一個謬誤的時代立碑──讀張大春的〈將軍碑〉〉一文裡,道:「文字極度簡潔,不作任何主敘性的交代。增強了讀者追蹤情節的興趣……表面上看來,這是個以時間錯謬為主題的小說……實際上,它寫的是人類與時間搏鬥的努力……生命的寂寞也是此文的主題……敘事、佈局全經精心思索,不用一個多餘的字,不強辯自己不詳的「真理」,令人對新一代作家充滿信心!」鄭明娳在〈評析張大春〈將軍碑〉〉一文裡,認為「作者提出了歷史的懷疑論……後設式小說的特點。文中時常呈現作者寫作的設計及自我暴露其多面的詮釋活動……內在於小說中的後設,暴露其寫作的構想。全文也充滿後設式小說慣用的嘲弄式模擬手法……許多離奇乖張的創作手法都埋伏在圓熟流暢的文字之中,使原本具有相當前衛性的小說,仍然保有一般的親切感和可讀性。」

瀏覽人次: 150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