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前進 列印 列印
類別:單篇作品撰寫者:陳淑娟

雜文。賴和著。原載於1928年5月7日《台灣大眾時報》創刊號。署名懶雲。初收於1979年3月明潭出版社《賴和先生全集》。1927年臺灣解放運動陣營左右分裂為新舊文協,是臺灣不同出身背景的兩個抗日團體,代表著臺灣未來的希望。本文內容表現出當時在文化協會分裂時,賴和參與新文協的路線的內心轉折,反映出賴和思想的進步性,也表現出他心中對文協分裂的深切憂慮,因而撰寫此文,希冀分裂的戰友們能重新攜手合作,互相扶持,走過最長最暗的深夜。在文學表現上則運用摹寫手法,成功地摹寫出綿密而厚重的氣氛,無論視覺、聽覺、嗅覺與觸覺,都透出當時的時代氛圍,文字風格與意涵讀來令人深痛,寫出當時的臺灣知識青年心中的寂寞與苦悶,如何在四顧茫然、無所依、無所屬之下,努力孤獨地走向不知的未來的痛苦心境。林瑞明教授認為文中「母親的內在含義即是中國,後母無疑就是日本,而離家出走的孩子,隱然已呈現了日後吳濁流所描寫的『孤兒意識』了。」

瀏覽人次: 26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