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王詩琅著。原載於1980年10月27日《聯合報.副刊》。為王詩琅於戰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主角「我」是由臺灣奉派到大陸任職的臺灣開發株式會社職員,隸屬於臺灣總督府所屬機構。「我」在會社應徵職員的時候,與女主角羅瓊寰相識,女主角有著深厚的中國歷史背景,「我」在幾次與其出遊之後,深深為其吸引,並希望能與之共結連理。然而就在「我」求婚的隔天,女主角便不再出現,自此音訊全無。故事中「我」的身分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而羅瓊寰則是「中國人」,當時的背景是日本侵華。作者將二人最後相見的場景安排在「沙基路」,其實是饒富深意的。「沙基慘案是跟日本小有關係的,也就是與日本迫北京政府簽訂二十一條約有關」,已經點出二人因為身分背景的差異,以致於「永別」的結局。暗示日本/臺灣/中國的不能相容。故事最後「我」的吶喊「臺灣人不是日本人……臺灣人永遠是漢民族呀」,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看待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有著根本上的無法認同。作為王詩琅在戰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其背後所顯示的「身分認同」問題,頗令人玩味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