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台灣賦 列印 列印
類別:單篇作品撰寫者:吳東晟

共有五篇。(一)駢文。沈光文著。已佚。范咸《重修台灣府志》(1746)收有沈光文〈平台灣序〉,盛成認為此序乃范咸參考沈氏〈台灣輿圖考〉與〈台灣賦〉所偽造,遂將〈平台灣序〉析為〈台灣輿圖考〉與〈台灣賦〉兩篇,收於《沈光文斯菴先生專集》,即今所見的沈光文〈台灣賦〉。該文首敘名稱,次敘星野,再敘地理位置、臺灣歷史、鄭成功反攻史、臺灣各地經濟、景色、植物、動物、民俗、天候,而後以指責鄭經政權作為結束。此文開風氣之先,其關於臺灣地理的敘述,對後來描寫臺灣地理的駢文、賦,具有一定的影響。(二)駢賦。林謙光著。收於高拱乾《台灣府志》(1694年修,1696年刊行)。此文採問答體形式,虛構出「汗漫公子」和「廓宇先生」二人;作者藉廓宇先生之口,敘述海勢如何凶險,再敘述自銅山、廈門出發、泊澎湖、抵臺灣的過程,又描述臺灣各地形勢,盛讚臺灣物產豐饒、氣候溫和,原住民原始友善,接受朝廷的教化。文章最後以汗漫公子所作四言詩作結。全文以歌誦皇圖廣大、皇恩化民為主旨,內容方面帶著些許神話色彩。(三)駢賦。高拱乾著。收於高拱乾《台灣府志》。該文先述歷史,後述海景、山色、民俗,然後寫謫臣的感喟,又謂臺灣並非傳說中的仙地。結束時繫以騷體的〈大風〉一詩。全文表面上頌讚滿清的武功,但其主旨則在寄寓謫臣之不遇;而對臺灣本身的風土民情,則缺乏詳細具體的描述。(四)駢賦。王必昌著。收於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1752)。該文先敘述臺灣屹立海中,南北三千餘里,然後敘海岸形勢、又讚民生的富裕。再敘述臺灣的歷史、山脈、水文、物產、傳說、鳥獸蟲魚、植物、清代文教史、明代遺老事蹟、原住民風俗等等,文章結束處寫對臺灣開發的期望。此文為臺灣本土文人所作,對臺灣的觀察亦最仔細,具有采風價值。(五)駢賦。陳輝著。即〈台海賦〉。收於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後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1760年)亦收錄此文,題曰〈台灣賦〉,似誤。該文以述海為主,首敘海勢,次敘臺灣在海上的交通地位、「蛋戶」的生活型態、各種水生動物,再敘海面平靜時的景色以及狂風怒濤的可怕。文章最後將風浪導入政治意涵,以一展抱負、渡過巨川作為結束。本文的主旨即在述海,因為是初期臺灣本土文人的作品,而顯出文學史上的價值。

瀏覽人次: 1466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