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張文環著。1940年1月23日到5月14日連載於《台灣新民報》學藝欄,共110回,隸屬《台灣新民報》「新銳中篇創作」特輯9篇中的第5篇,是張氏第一部長篇,刊出當時頗受好評。記者藤野雄士表示〈山茶花〉是「張文環半生的自傳」、是讓日本來的青年了解「台灣的情意面」及「今日從事臺灣文化工作的本島知識份子堅忍成長的經歷」的最佳讀物。中譯本現收於陳萬益編《張文環全集》第四卷;日文原著可參見中島利郎編《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集成‧台灣長篇小說集二》。小說以青梅竹馬的表兄妹「賢」「娟」的成長、戀愛為主軸。表兄妹命運各異,「賢」一次次負笈他鄉成為殖民教育中出人頭地的新知識人,然而也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故鄉和心靈容身之所。「娟」在公學校輟學之後喪失社會上昇之路,在鄉野勞務中過活,並在盲目崇拜都會青年與流行新價值之後,被「賢」所拒,悔恨不已地面臨愛情的破滅。小說揭示:揮汗如雨的挑貨下山的農民、辛苦攀附世俗階梯的知識青年、以婚愛向男性/都會/權利中心靠攏的女性,殖民地社會的上昇路線如此單向而狹仄。鐵道線、教育線、婚姻線,是不同區域、階級、性別的臺灣人生存競爭的黯淡階梯。臺灣的物資、人力、人才、人性,以劣等的競爭姿態,充滿壓迫感、宿命性地輸往帝國中心,被廉價地消耗再消耗。殖民地社會與人民的活力,也在這樣的供需中耗費殆盡而沒有太多文化性的成長。〈山茶花〉首次展現了張文環對殖民地社會、價值變遷等問題的思考,為他四○年代的鄉土書寫勾勒了基本的批判結構,並預告了他創作巔峰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