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阮蔡文著。原收錄於六十七《番俗六考》,此外,《諸羅縣志》卷11藝文、范志《重修臺灣府志》卷15風俗、《彰化縣志》卷12藝文、《淡水廳志》卷15文徵、《苗栗縣志》卷15藝文等皆有著錄。阮蔡文於康熙54年(1715)任臺灣北路營參將,任內禮士愛民,安撫番黎,考察半線以北地理、山溪、風候、土俗,並一一記錄其所見所聞,本詩殆作於此時。內容敘述大甲當地的土番婦女辛苦的生活狀況。詩開首以「大甲婦,一何苦」,單刀直入,直敘其事。大甲婦的苦表現在繁重瑣碎、長年累月的生活重壓上,平日自己不僅要下田工作,要為丈夫張羅食物,稍有空閒還要照顧老小。詩歌又以生活中實際的紡績編織為例,詳細描述這位「大甲婦」的慧心巧手──她如何從緝麻、拈勻、編織,動作輕快圓熟,一下子編織成五彩繽紛如繁花初綻的圖案。它的精巧完美,不遜於衣冠上國,這讓阮蔡文讚歎不已!然而「大甲婦」終年為丈夫奔波勞苦,完全自我犧牲的結果,所換來的是卻是丈夫綺羅橫肩,自己仍舊短衣粗葛。全詩讓人了解當時大甲土番的社會狀況,而詩末作者再以「大甲婦,一何苦」作總結,更引發人們對大甲婦命運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