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叢甦(1939~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蔡雅薰

小說家。原名叢掖滋。生於山東,長於臺灣。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留學,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六○年代初期到美國留學僑居。叢甦創作以離臺赴美為界限,出國出版了《白色的網》、《秋霧》等小說,赴美之後的作品主要收集在《想飛》和《中國人》兩部小說集。她的創作文風,可謂多樣繁富。白先勇稱讚她的小說特色「對小說中的細節有效的控制與巧妙的安排」,並能「表諸於小說文字中比喻的塑造」。叢甦大部分作品都有融寫實與象徵於一體的特質,並以象徵手法反映存在的困境。例如〈盲獵〉寫狩獵者在黑暗的森林裡摸索前行,尋找出口,藉著漫無目的的奔走與孤獨的摸索,隱喻留學生心理存在的焦慮懼怕與迷惘不安。她擅長於書寫成長的痛苦,對人物的心理與感覺,透過圓融嫻淑的藝術技巧,將海外人物形形色色的性格形貌,作寓言式的神韻點化,濃縮具觀於微型。在留學生文學的創作上,叢甦與於梨華、張系國分別為前後階段的代表作家,她的留學生小說流露精神漂泊的流放意識,刻畫邊緣人的夾縫心情。《想飛》與《中國人》寫出海外中國人「四海為家實無家」的流浪形象,〈自由人〉裡的古言泉,〈想飛〉中的沈聰,以及〈偺這半輩子〉、〈半個微笑〉、〈偶然〉、〈巴黎‧巴黎〉裡,處處可見身分多樣的海外中國人,因為不同思想文化與民族心理的深刻歧異所引起的矛盾感、焦灼感,使異鄉人失去內在平衡。叢甦在異鄉仍以自己的語言書寫自己的同胞,這不僅是流放作家對故土剪不斷理還亂的深懷眷戀,也是叢甦小說中夾縫邊緣的文化深情,《想飛》與《中國人》不僅有流浪的中國人浮世裡的追尋及幽禁中的守望,更有追尋母土與根源命脈的宏遠深度,使邊緣人夾縫感展現出深而厚實的詮釋。

瀏覽人次: 138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