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劇作家。原名閻鴻亞。臺南人。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高中時期曾至雲門舞集習舞,是為最初的舞臺經驗。1982年加入以東吳大學學生為主的漢廣詩社,開啟了文學創作的契機,並於1993年起接任重要詩刊《現代詩》雜誌主編的工作。除了創作新詩外,大學期間即著手編寫劇本,並投入小劇場的領域中,陸續於1994年成立「密獵者劇團」,1998年成立「快活羊電影工作室」。畢業後曾擔任賴聲川執導的集體即興創作作品《過客》及《變奏巴哈》,並為楊德昌寫作《牯嶺街殺人事件》及《獨立時代》電影劇本,獲金馬獎最佳編劇。1998年完成首部編導影片《3橘之戀》,獲得芝加哥影展獲國際影評人獎、南特影展獲最佳導演獎。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第一名、時報文學獎小說評審獎。著有詩集《與我無關的東西》、《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散文《可行走的房子可吃的船》;小說《一尾寫小說的魚》;劇本《人間喜劇》;劇評《跳舞之後‧天亮以前》、報導與譯作等數種。詩作充滿著自由、純潔而新鮮的氣息,並展現出幽默、敏感的特質。詩集出版具有反商業體制的傾向,以獨特的裝訂方式表現極具個人特色的風格。陳文成在〈詩的自由——讀鴻鴻的詩〉評論其詩作特色為︰「鴻鴻的詩作呈現就是對論述權利霸權的另種反撲,它告訴我們,詩不是權力支配下的產物,詩還有更多足以是人的另種樣貌,詩其實是個人意志的延伸和介入,詩是自由。」在鴻鴻及其詩作上,能見到臺灣文學新一輩新詩創作者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