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鍾理和(1915.12.15~1960.8.4)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鍾怡彥

小說家、散文家。筆名江流、鍾鑑、鍾錚、里禾等。屏東人。長治公學校高等科畢業。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美濃,經營笠山農場,認識鍾台妹女士,1938年完成了今存最早的創作〈理髮匠的戀愛〉,同年6月,因同姓之婚受阻,隻身渡海到瀋陽。1940年返臺攜台妹前往中國東北,翌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5年由北平馬德增書店出版生平唯一的小說集《夾竹桃》。1946年搭乘難民船返臺,隨即應聘到屏東內埔中學代理國文教師,後因肺疾日漸惡化,辭去教職,返回美濃笠山定居。1950年接受胸腔整形手術,割去六根肋骨。1956年,《笠山農場》獲中華文藝獎金會長篇小說第二獎。1957年參與由鍾肇政發起的《文友通訊》,開始與文友交換作品閱讀,討論文學。1960年8月4日,在修訂小說〈雨〉時,肺疾復發,血染稿紙,不治病逝,得年46歲。作品約有60篇,加上日記、書簡,總共約60萬字左右,重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中篇小說《夾竹桃》、《雨》等,短篇小說〈復活〉、〈原鄉人〉、〈貧賤夫妻〉等;散文「故鄉」四連作、〈做田〉、〈薪水三百元〉等。集結成《鍾理和全集》共6冊。在鍾理和的文學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素材所創作的短篇小說,以及一系列以農村、農民生活為關懷焦點的創作,更是評論者的最愛。婚姻、貧窮和疾病則是三個相互糾結的主題,成為鍾理和作品中的基本題材。鍾氏晚年雖然對生活、文學感到失望,然而在備嚐人間疾苦,三餐不繼的困境下,終不改其志,陳火泉喻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

瀏覽人次: 52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