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人。又名學瀛,字十洲,號「竹溪詩逸」,以字行。新竹人。開臺進士鄭用錫之曾孫。少時與劉梅溪、羅炯南從學於明經高敬修,當時稱為「高門三傑」。日治初期則與兒山太守櫻井勉詩歌往還,結為忘年之交。早歲創辦酒場,獲利頗豐,大正11年 (1922)專賣制度實施,酒場為日政府強行收購,此後遂寄情於吟詠及書法,不治生產。鄭氏性情恬淡,沈默不多言,善於詩,為竹社詩人。據何漢津言鄭氏詩集中有譏刺日人之詩,九一八事變後,恐因文字賈禍兒孫,乃將部分詩稿焚燬。其婿羅啟源蒐羅遺稿付梓,名為《鄭十洲先生遺稿》,僅得詩百十餘首。王國璠於《台灣先賢著作提要》中言曾見得其他50餘首作品。今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藏有後人所捐詩文遺稿一批,計有《滄海遺音》、《扶桑寄生草》、《雞肋雜彔》、《北郭園小草》等,詩作數目遠較羅啟源所刊之數為多。張純甫以為其詩「雖宗隨園,而典贍乃類義山。」王國璠則評曰「一字一句,出於內心,不賴外力,措辭之高雅,出筆之秀健,興會之淋漓,氣格之深穩,可與林小眉、連劍花並稱。」此外,鄭氏亦工書法,張純甫言其「學魯公而古拙幾駕石庵」,何漢津則以為其雖宗石庵,但「略有剛勁,猶有魯公基底存在,見者愛其似劉而不是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