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蔡秋桐(1900.5.16~1984.9.17)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陳淑容

小說家、詩人。筆名愁洞、秋洞、愁童等。雲林元長人。公學校畢業。畢業後即任保正之職20餘年,積極參與元長地方的政治、社會、文化活動。目前所知,其最早的小說可能是1930年12月在《新高新報》上連載十回的〈帝君庄的秘史〉。以後,並陸續在《新高新報》、《臺灣新民報》發表小說、歌謠、新詩。1931年12月,蔡秋桐與北港地區的文學同好共同發行雜誌《曉鐘》。1934年5月6日參加第一回全島文藝大會,擔任台灣文藝聯盟南部委員。之後,其作品亦刊於《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步入1937年以後的戰爭期,似乎就終止了新文學活動,但仍參加傳統詩社。1945年日本戰敗後,曾當選第一屆臺南縣參議員。1948年10月間,參加臺南縣參議會考察團,赴中國考察一個月。1953年,因知匪不報罪名遭判刑3年,服刑2年後出獄,出獄後不再過問政治,1984年逝世。蔡秋桐的創作以漢文小說為主,最大特色是臺灣話文的書寫。作品從小說〈帝君庄的秘史〉、〈保正伯〉、〈放屎百姓〉、〈連座〉、〈有求必應〉、〈新興的悲哀〉、〈理想鄉〉、〈媒婆〉、〈王爺豬〉、〈四兩仔土〉,到民間歌謠的采錄,大致都存有以臺灣話文為基調的表現方式。另外,透過保正之眼,蔡秋桐的小說在批判舊社會之餘,更呈顯了殖民體制下弱小群眾的悲哀、上位者的矛盾、以及對「近代化」的反諷與省思。其作品不忌俚諺粗話,在高度的諷刺手法下,表現了深刻而嚴肅的主題,研究者張恆豪稱之為「反面寫實」。

瀏覽人次: 28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