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評論家。江西永新人,1948年隨父母抵臺。1960年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1971年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博士候選人。出生於離亂的中國,9歲隨父母遷抵臺灣。第一篇小說作品〈逃亡〉於1960年發表於《筆匯》。大學畢業後入伍服役,退役後至夏威夷大學任東西文化中心科學研究員。1964年回臺擔任《劇場》雜誌編輯。1966年與尉天驄合辦《文學季刊》,後赴美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所就讀,深受校園反越戰運動洗禮,並寫作〈前團總龍公家一日記〉、〈盆景〉等以老一輩外省人為主角的殘陽系列小說,以及〈蝟〉、〈蛹〉、〈蝶〉等以新一代知識青年放逐的心境做主題的昆蟲輯短篇小說。1971年參與保釣運動激情投入,失去將到手的博士學位。1972年進入聯合國工作,此時曾歸返中國大陸。1975年任職聯合國非洲環境規劃署,在非洲的莽原中文學的芽又甦醒。創作長篇小說《浮游群落》及寫作短篇小說、文化評論,多刊載於《中國時報》,至今仍寫作不輟,持續有文化評論發表於報刊雜誌。劉大任的創作涵蓋小說、散文、評論,重要小說著作有:小說集《杜鵑啼血》、《浮游群落》、《秋陽似酒》、《晚風習習》等,文化評論集有《走出神話國》、《神話的破滅》、《強悍而美麗》、《走過蛻變的中國》、《紐約眼》等。綜觀其作品風格,為一位居海外視角位置的知識分子,以其生活於西方社會旁觀者的洞見,對臺灣社會狀況提出國際視角的思考,由於深厚的國學造詣使其用字精鍊、意象深蘊,把短篇小說所能容納的深度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