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渡也(1953.2.14~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吳東晟

詩人、學者。原名陳啟佑,早期筆名歷山,另有筆名江山之助撰寫政治評論的文章。嘉義人。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渡也在就讀嘉義高工時,與文友創辦《拜燈雙月刊》。後考入文化大學物理系,翌年轉入中文系。大三時於洪範書局出版第一本著作《歷山手記》。後又獲《聯合報》極短篇小說獎、《中國時報》敘事詩獎、中華文學獎敘事詩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首獎等等。1988年,詩作〈竹〉選入國中國文課本第六冊;1992年,與向明、蕭蕭、白靈、蘇紹連、尹玲、李瑞騰、游喚共同創辦《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1994年退出。1998年,論文〈美麗的「錯誤」〉選入教育部實用技能班國文課本。先後擔任嘉義農專講師,台灣教育學院(後升格為彰化師大)副教授、教授,南華大學兼任教授,並屢次擔任各大文學獎之評審。渡也的研究跨越古典與現代,創作方面則涵蓋新詩、散文、極短篇、童詩、論述等。其作品甚豐,已逾二十種。有詩集《手套與愛》、《空城計》、《最後的長城》、《憤怒的葡萄》、《流浪玫瑰》,散文集《歷山手記》、《永遠的蝴蝶》;評論集《花落又關情》、《新詩補給站》等等。在創作態度上,渡也主張「詩的內容不深奧;題材盡量廣闊,關懷民生疾苦,剝析時代滄桑」。他的詩詼諧幽默,常常帶有機智的趣味。早期的詩「以單純的、獨一的意象,做火花式的閃耀」,以後發展出的散文詩則「深入物象裡,挖掘一般視覺不能達到的地方」(蕭蕭)。八○年代初期,開始走社會寫實路線。散文則以小品為主,33歲前,他走的是唯美路線,從《永遠的蝴蝶》始,他「逐漸離開小我、軟性、唯美的象牙塔」,改變後的文章內容「勾勒人世、人性,冷諷熱嘲,呈現憂鬱沉痛的心情」。

瀏覽人次: 316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