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人。字復澄,號鶴亭。臺中人,傳統漢學教育出身。1893年曾考取晚清秀才,1894年原擬赴福建應舉,因中日甲午戰役而作罷。傅氏早年以擔任塾師維生,後曾任台中《台灣新聞》記者。1906年加入日治時期最富盛名的詩社櫟社,1917年接替因病去世的賴紹堯擔任社長一職,至戰後1946年傅氏去世為止,擔任社長時間長達29年。傅氏對保存櫟社文獻貢獻甚大,先後撰有《櫟社沿革志略》、《增補櫟社沿革志略》分別於櫟社創立30、40週年時出版,是今人研究櫟社的重要參考資料。傅氏代表作《鶴亭詩集》於1967年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長達40年,作品總數超過一千首。傅氏對推展櫟社活動、在異族統治下保存漢文化有強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為處世哲學,絕不涉足政治運動,這點與林獻堂、林幼春等櫟社主幹差異甚大。《鶴亭詩集》所收錄作品,有大量的詩社擊缽吟詩、課題詩,其中多屬詠史、詠物題材;其次是詩友酬唱與個人抒情言志、社會風貌的描寫等。論詩風,傅詩文字或淺白質樸、或淡雅從容,不以辭藻取勝,亦乏流麗靈動之姿,與其個性若合符節。就內容言,其詩反映傳統文人面對異族統治的複雜感受與因應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遙的表相之下,充滿矛盾痛苦與擺盪不安,是當時傳統文人在「堅決抗日」與「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種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