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學者。名絳,字枚叔,號太炎。浙江餘杭人。1895年馬關條約後,參加維新運動,抨擊滿清政府。明治31年(1898)12月4日避禍抵臺北,主編《台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與日人不洽,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轉赴東京,識孫文,參加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回國,任孫文總統府樞密顧問。著有《章氏叢書》。太炎在臺論文計有41篇,詩文評、詩16篇,多數刊在《台灣日日新報》,同情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抨擊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這些論文佔章氏著作份量並不多,卻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當重要的資料,〈正疆論〉謂「以支那與日本較,則吾親支那;以日本與滿州較,則吾寧親日本。」文中並推崇延平鄭王,貶抑降清將領洪承疇、李光地,反映章氏雖廁身臺灣,反對滿清的民族意識仍甚為急切。在臺亦參加玉山吟社的唱和,與法院長水尾晚翠、報館主筆籾山逸「以文字訂交」,來往甚密。中國白話文運動之後,章氏寫給大眾閱覽的文字轉變為通俗的文筆,曾做為張我軍鼓吹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理由之一,然而代表章氏的學術著作文字仍甚為艱深,與白話文的意旨差異甚大,日治時代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時,新舊雙方各執章氏文字風格之一端以彰顯己方立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