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陳鳳昌(1858~1906)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王惠鈴

古典詩、文人。字卜五,一字鞠譜,號小愚。原籍福建南安,7歲來臺,居於南郡看西街(今台南市)。30歲捐官為監生。乙末割臺時陳氏擔任議院議員,向劉永福呈上「戰守十二策」的抗日策略,未被採納。彰化八卦山之役吳彭年殉難,陳氏冒險為吳彭年收屍安葬,並撫卹吳氏的老母遺孤,因得「義士」之名。台灣淪陷後,陳氏避難到廈門,和林竹癡、楊詠鶴創立東海詩社,不久,回到台灣棄文從商。陳氏曾經和胡南溟、連雅堂等人吟詩唱和,也常以詩酒澆愁,歌哭無常,流露出國破家亡的哀痛,因有「狂者」之名。陳氏著有《拾唾》4卷、《小愚齋詩稿》1卷,後者未梓,散見於《三六九小報》各期中。《拾唾》原有10卷,今只見4卷,台灣史蹟研究中心的《台灣史蹟叢書》於1980年刊行本書,本書每卷記台灣掌故6~10則,全書掌故總計34則,每則掌故後附有陳氏的論贊,至為精闢。陳氏詩作以七言律詩為長,如〈秋望〉、〈感懷〉、〈弔吳季錢〉、〈延平王祠懷古〉等,皆屬佳作。陳氏詩文俱佳,連雅堂說:「其文雋穎,時寓勸懲之義,而於台事頗多採擇。」王國璠說:「鳳昌之詩,才情敏妙,託興深微,悲憂窮蹙,咸發於心,一歸於和,雅不以顛沛喪亂,失性情之正也。」《拾唾》4卷其中記吳彭年、李文魁、蕭瑞芳等事蹟,更是研究乙未臺灣抗日的第一手史料。

瀏覽人次: 221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