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人。字鐵峰。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馬巷鄉,至其祖許飯公時始遷台,卜居大甲鐵砧山之麓,墾草力田,以農起家。1905年3月大甲公學校畢業,同年4月入台灣總督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1909年畢業,後任后里、大甲諸校訓導,作育英才,後因天災風雨為虐,許氏田園受損甚鉅,遂於1914年辭去教職,經營家園,數年有成。仗義疏財,於地方公益無不捐資樂助,屢受日人當局表揚。1924年,任命為外埔庄長兼當地信用組合長,其後又被舉為大甲中南拓殖株式會社長。1931年,以體弱多病辭去諸職,在家課子姪。天奎平日即以詩自娛,賦閒後益耽於吟詠,為大甲蘅社同人推為社長。天奎50歲時邀集中部詩人於其鐵砧山房作擊缽會,其後他將五十述懷唱和詩篇及所著吟草詩話合刻為《鐵峰山房唱和集》,透過蔡天弧請魏清德、王石鵬寫序,其內容包括:「五十述懷唱和詩」、「祝詩」、「鐵峰山房雅集擊缽吟」、「鐵峰詩話」、「鐵峰吟草」五部分。「鐵峰詩話」所評皆為島內外當代文人詩作,議論恢廓,頗有自己的見解。「鐵峰吟草」詩歌約150首,內容多唱和、懷古、風土之作。今閱其詩可知,天奎為詩頗欲上追杜牧而未逮,然由於人事之不順又困於病痾,因此詩風常有牢騷衰愴之氣,施梅樵云:「博採而旁搜,島瘦郊寒並」(《鐵峰山房唱和集》題辭),氣格與晚唐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