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尉天驄(1935~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鄭秀婷

評論家、散文家。在《台灣日報》寫方塊文章時使用筆名方庚。江蘇徐州人,1949年隨校來臺。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已退休,專事寫作。對於文學理念及方向,尉天驄主張應走入社會關心別人,將文學根植於生活,評論集《民族與鄉土》於1983年獲巫永福獎。重要評論有《路不是一個人走得出來的》、《民族與鄉土》,另外《鄉土文學討論集》匯集了七○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筆戰文章,為研究鄉土文學論戰之珍貴的史料。尉天驄青少年時期在遺族學校就讀時,便常與郭楓等人研讀文學作品,養成他對文學的熱愛,因此來臺之後,於辦雜誌十分執著而熱衷,姑丈任卓宣、尉素秋夫婦對他幫助頗多,他所主編的雜誌風格兼容並蓄,分別影響或領導了五○至七○的文壇,《筆匯》並挖掘出陳映真這一優秀作家;他頗具現代主義傾向的小說〈大山〉、〈到梵林墩去的人〉、〈大白牙〉、〈被殺者〉也分別在《文學季刊》發表,其中《文季》對現代詩的強烈批判則引發唐文標事件。他也曾在《民族晚報》、《台灣日報》寫方塊文章,對社會問題提出有力的批判,這些短文後來集結成《眾神》、《天窗集》二書。尉天驄寫作文類,以文學評論、雜文隨筆為主,亦有小說。他呼籲建設臺灣的現代鄉土文學,並親自在鄉土中散播種籽,期盼文學作家能從現實中建立大家的理想。

瀏覽人次: 21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