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詳,約清康熙末~乾隆年間人,卒年70歲。古典文人。字貞吉,號九池。浙江仁和人。雍正元年進士。雍正10年(1732)4月來臺任台灣御史兼提督學政,主掌科試,留任2年。乾隆10年(1745)與台灣戶科給事中六十七共同纂修《重修臺灣府志》25卷,增補了高拱乾《臺灣府志》和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的不足,並參酌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孫元衡《赤嵌集》、郁永河《裨海紀遊》諸集,詳加考訂,是清修臺灣方志中較為嚴謹的一部。范咸關於臺灣的創作有詩集《浣浦詩鈔婆娑洋集》2卷,今無傳本,只知是一本以教化為主的詩作。今於清修臺灣方志中輯錄出詩72首,文7篇,詩文以台灣風土民情為題材,較知名的有詩〈烏魚〉、〈赤瓦歌〉、〈登大嶝山〉、〈茄藤社觀番戲二絕句〉、〈北行雜詠十二首〉、〈台江雜詠十二首〉、〈再疊台江雜詠〉、〈三疊台江雜詠〉等,文有〈番社采風圖序〉、〈海東選蒐圖序〉、〈新建明倫堂記〉等。范咸詩中較具有特色的是透過大型組詩創作,以七言四句的形式,客觀敘事的寫實手法,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淳美的臺灣風情畫,雖無臺灣竹枝詞之名,卻有臺灣竹枝詞之實,是臺灣文學史上模仿民歌進行創作的代表文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