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人。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績溪人。1856年,隨父至上海求學,1858年,通過上海縣試,次年,通過松江府試,28歲考入上海龍門書院從劉熙載學習經史3年,其學以程朱為宗,留心經世之務,敦品勵學,躬行實踐,為儒家典型。一生之中,走過11行省,在官任役歷5行省,做過中國東北國界會勘、編查戶口、開荒實邊、治理黃河、稅務督察等工作。1891年奉旨調往臺灣,次年春,抵達基隆,曾任全臺營務處總巡、臺南鹽務總局提調等職,最高職位為三品銜的台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胡傳治績勤於政事、獎勵農桑,掃除鴉片、整頓軍紀,建立營規、加強戰備,留守後山、盡忠職責,今日臺東火車站前的鐵花路即為紀念他而命名的。胡傳的遺著約有80萬字,大都未曾刊印,均製成微卷,中研院胡適紀念館藏有該微卷的影印本,在臺期間的日記及稟啟收入1960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之《台灣日記與稟啟》。詩共218首,詞8首,部份散見於日記,如1893年1月27日所作的〈台灣秋興八首〉。所編纂的《台東州採訪修志冊》是第一本官方對臺東風俗民情作有系統且詳細的記載文獻,為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史研究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