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林搏秋(1920~1998)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石婉舜

劇作家、戲劇導演、電影製片、電影導演。又名林博秋、林翼雲。桃園人。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1942年加入東京地區以倡導新喜劇運動聞名的紅磨坊劇團(ムーラン.ルージュ),同年底發表處女作《奧山の社》,成為東京劇壇的首位臺灣劇作家。旅居日本期間,林氏曾支援東寶影業的電影攝製工作,為日後製片事業奠下重要基礎;也曾數度利用寒暑假往返日臺兩地,指導桃園地區青年團體「雙葉會」上演青年劇,成績受到當時臺北文化界的矚目。1943年林氏束裝返臺,與王井泉、張文環、呂泉生等人籌組「厚生演劇研究會」,志在賡續中日事變前的新劇運動,謀求能表現臺灣人民情感的大眾戲劇。同年9月「厚生」於臺北永樂座推出《閹雞》、《高砂館》、《山から見える町の灯》、《地熱》四劇,林氏負責所有劇目的編劇、導演工作。該次公演的成績備受肯定,被譽為「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戰後1946年,林氏成立「人劇座」劇團,於中山堂公演《醫德》與《罪》。不久後發生二二八事件,林氏自此告別劇壇,歸鄉務礦。1957年間,適值臺語電影攝製風潮興起,林氏目睹業界搶拍濫拍的風氣導致影片水準低落,於是籌組玉峰影業公司,並在鶯歌鎮中湖里之十甲私有地上興建設備、規模皆獨步當時的湖山製片廠。玉峰以辦學精神招聘、訓練學員,致力於臺語電影攝製水準之提昇。1965年,玉峰於臺語電影環境全面走下坡之際結束營業,林氏自此不再涉足文化事業。林氏的創作涵蓋戲劇與電影:代表劇作有《醫德》、《高砂館》、《閹雞》等;電影代表作品有《阿三哥出馬》、《錯戀》等。林氏的戲劇與電影作品大半散佚,從僅存的有限作品中,可見其傑出的藝術手法與深刻的時代性,足在臺灣近代戲劇、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瀏覽人次: 33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