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說家。原名林精鏐。臺南佳里人。麻豆公學校高等科畢業。1933年,為反抗舊文學,以日文創作第一首現代詩〈早晨之歌〉發表於《台灣新民報》,躋身於新文學之列。1935年6月1日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成立,加入為基本會員,8月與莊培初創刊《易多那》文學雜誌,內容包涵小說、詩、評論,一期就告夭折。1935年至1943年在臺灣各日刊報紙及文學雜誌發表現代詩300餘首,及小說、散文、評論等20餘篇,可能是鹽分地帶詩人創作量最多的一位。戰後經多年磨鍊,還能以中文寫詩和小說。歷任佳里街役場庶務主任,臺糖公司潭子、台中、麻佳、善化、埔里等廠人事課長及業務課長,亦曾擔任臺南國際紡織公司顧問。主要詩作品:〈早晨的院子樹〉、〈乳兒〉、〈父〉、〈看見原野有煙囪〉、〈月夜墳地和石獅子〉。林氏的詩分為兩期,前期大多取材於年輕時代的愛情問題,偏向寫實手法,比較不重視技巧;後期作品不但較有技巧,而且很有思想,並且已由寫實觀點轉向唯美的追求。他認為:「一首好詩,必須要能打動人心,情境描寫得出來,不但要有粗獷的吶喊,也要具備細膩的描寫。」這是一個詩人從創作歷練中所感受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