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人。字實甫,一字仲碩,號眉伽,晚號哭庵,湖南龍陽(今漢壽)人。早慧,有神童之稱,年十五補諸生,刻詩詞各一卷,曰《眉心悔存稿》。光緒元年(1875)舉人。歷任河南候補道。清光緒21年〈1895〉中日馬關議款,易氏以河南候補道兩次上書都察院條陳時務,力述割地、賠款之不可及籌謀戰守諸事宜。《魂南記》、《魂南集》,為其當年五月及七月間兩次渡台赴援事。《魂南記》,自記渡台赴援經過。以日記形式,起自五月初一請命赴台、終於九月劉永福內渡抵閩。其間,嘗參永福戎幕,並屢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署督張之洞、兩廣總督譚鍾麟等有所聯絡,洽請濟餉事。關於此一段史事,《瀛海偕亡記》、《割臺三記》所載,彼此不無少異,易氏之記,可得其實。《魂南集》,即《魂南記》所經各地吟詠之詩篇。故宮博物院輯印《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有易氏上都察院書兩通,條陳時務,可窺其識見,時論推為氣節之士。其詩「學謝、學杜、學韓、學元白,無所不學,無所不似」(《陳衍《石遺室詩話》》。自云:「或古或今,或樸或華,莫能一詣繩之」(〈哭庵傳〉)。一生作詩數千首,大半為行役遊覽之作,而山水詩居多,此外也多咏物、豔情之作。在清末專學漢魏六朝的湖湘詩人中,獨樹一幟。著有詞集數十種,統稱為《琴志樓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