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李望洋(1829.10.21~1901.8.20)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王惠鈴

古典詩人。乳名水溢,字子觀,號靜齋。清代時原為淡水廳人,後移居為噶瑪蘭廳頭圍堡(今宜蘭頭城)人。咸豐4年(1854)入泮,9年(1859)中舉,同治10年(1871)中進士。曾倡修宜蘭仰山書院,創建五夫子祠、孔聖廟,歷任渭源、安化、河州、狄道等地的知州或知縣,在任頗有政聲,光緒10年(1884)辭官回臺,11年(1885)在籍辦理團練,協助劉銘傳抗法及善後事宜,主講於仰山書院,日本明治28年(1895)任宜蘭支廳參事,並被台灣總督府授予紳章。著有《西行吟草》。同治11年(1872)正月26日李望洋由臺啟程,6月16日抵達中國大陸甘肅任官,至光緒10年辭官,其間13年宦遊鄂、豫、陝、甘諸省,行跡所閱歷,舟中覓句,馬上構思,因物感興,輒以詩記錄,明治34年4月李望洋次子先甲、四子先麟及女婿張鏡光校印詩稿,釐為上、下2卷,存詩百首合訂一冊,卷首冠有馬宗戴序及諸家題詩。連橫評李望洋詩「平淡」,馬宗戴序評「愛其醞釀含蓄,別裁偽體,能得唐人三昧」。其詩大抵寫實,詩題皆註明該詩寫作日期、地點或題材,既是李望洋個人宦遊期間的日記詩,也是清代臺灣人離開本島赴外地遊歷的旅遊文學典型代表。

瀏覽人次: 46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