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朱天文(1956.8.24~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劉亮雅

小說家、編劇、散文家。籍貫山東臨朐,出生於高雄鳳山。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出身文學家庭,父親朱西甯為1950 年代便聲名鵲起的軍中作家,苗栗人母親劉慕沙則為著名的日文翻譯家。1972年開始在《聯副》發表小說。大學時期與家人朋友創辦三三集刊、三三書坊,擔任書坊發行人。創作生涯以小說和劇本表現最優異。曾出版短篇小說集《喬太守新記》、《傳說》、《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小說曾多次獲《聯合報》、《中國時報》文學獎,尤其以1994年長篇小說《荒人手記》拿下《中國時報》百萬小說獎,確立其重量級地位。小說精選集《花憶前身》收錄了《荒人手記》的前身〈日神的後裔〉。1981年先寫電視劇,1982年開始寫電影劇本,與台灣新電影重要導演侯孝賢合作過多部電影,包括《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千禧曼波》。《千禧曼波》一片並擔任製片。在小說方面,朱天文常以抒情、信手拈來的筆調描寫外省族群(尤其眷村)生活,擅於掌握俚俗口語,富於幽默俏皮的語言遊戲,但同時她又受到張愛玲、胡蘭成的文風影響,耽於感官細節,對句法和故事結構刻意經營,自《世紀末的華麗》起美學化傾向益發彰顯。早期小說透露出一種源自於戒嚴時期封閉文化的天真感性,三三所標榜的「三民主義、三位一體」恰可說明。黃錦樹認為,她在《世紀末的華麗》前,將許多極為沉重的題材輕質化為抒情敘事,呈現某種通俗傾向。即便如此,《最想念的季節》和《炎夏之都》中,若干故事已頗具深度。《世紀末的華麗》開始,轉向以都會為鄉土。《世紀末的華麗》中,文白交雜、並摻入英日語所形成的眾聲喧嘩,唯美化的視象呈現了世紀末台北都會的頹廢迷離。《荒人手記》夾議夾敘,句法美學化前所未見。透過一位中年雅痞族男同性戀的懺情錄,朱天文不僅展呈臺北男同性戀情慾生態,歌詠陰性美學,也呈現了臺灣「中國情結」的自相矛盾。此外,本書對於臺灣、歐美、日本精英及通俗文化的再思,則顯現全球化之下臺灣文化的混雜。

瀏覽人次: 249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