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尼洛(1926.10.10~1999.6.19)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鄭秀婷

小說家、編輯家。原名李明,筆名尼洛、谷凡。江蘇省東海縣人,1948年隨國軍輾轉經金門、舟山等地來臺。政工幹校研究班第一期畢業,政治作戰學校文學士。曾任國防部播音總隊副總隊長、總政戰部第二處副處長、先後任華視節目部主任、《文藝月刊》發行人、中央廣播電臺副主任、現代化研究社社長兼編輯等。1955年以〈神燈〉一文獲中華文藝獎短篇小說第三獎,1956年又以〈紅蘿蔔〉中篇小說獲中華文藝獎第二獎,之後陸續在《文壇》月刊發表〈潞潞與我〉、〈咆哮荒塚〉。1958年中央日報徵文,尼洛以長篇小說《近鄉情怯》應徵,獲得首獎,在《中央日報‧副刊》連載發表,更改編拍成電影《故鄉劫》。後又獲中山文藝獎、國軍文藝金像獎、金鼎獎、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尼洛成名作為《近鄉情怯》、另有《咆哮荒塚》、《潞潞與我》、《龍芊田畝》、《山茶與露》、短篇合集《尼洛自選集》。曾以筆名谷凡撰寫〈我駕米格十九飛來〉,在《文藝》月刊八月號開始連載,後由劉成基譯為日文,改名〈自由的飛行——中共空軍將校之亡命手紀〉,由日本經濟通訊社出版發行。1995年為王昇將軍撰寫傳記《險夷不滯胸中》一書。尼洛認為一個作家想要成功,必須有所堅持,此即是整個生命的投入。尼洛因《近鄉情怯》奠立了在文壇的地位,卻也因此被歸入「反共作家」的行列,但他說:「文學是一種真實……是一種藝術,藝術是認識、技巧、才華的綜合表現,沒有藝術生命的東西,是各種八股,也不單單是反共。因文學而引起的各種作用,是歷史性的社會面貌的存留,人類發展中各種現象紀錄的整匯。」

瀏覽人次: 53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