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詳。古典詩人。原名敦敏。字幼絢,後字幼軒,號補帆,一號補帆主人,江蘇寶應人。道光庚戌(30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同治2年(1863),從李鴻章軍幕;9年,擢福建巡撫。光緒元年(1875)5月蒞臺,10月回閩,清正獄治,庶務畢舉。在臺期間,撰《台灣雜詠》32首、《台灣續詠》12首,前者敘民俗土宜,如拜神、普渡、詠檳榔、綠珊瑚、七里香、木瓜、波羅蜜、釋迦果、蓮霧、鳳梨、芒果、柑橘、麻豆文旦等;後者則述形勝建置,其二云:「大海神燈半隱明,香花供奉最虔誠。湄州聖迹無無二,北港如何拜郡城。」詩後自註云:「北港有天后廟,間數年必請神像來拜郡城天后。屆時香火之盛,日數千人。鄉愚無知,可發一笑。」王凱泰這44首詩,無不自註,或詮解名物、風俗、或加議論,風格近於竹枝詞,楊希閔評曰:「深得古竹枝之遺。」龔顯宗曾謂其「深得詩人之旨。」有若臺灣國風。大致而言,其詩上承夏之芳,且影響到馬清樞《台灣雜興》30首與何澂《台陽雜詠》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