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原名伍鳴皋。安徽無為人,1949年來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專修科畢業。大荒出身農村,少年從軍,越20年,以中尉退伍,後任國中教師20年;青壯時期,曾與友人創辦《現代文藝》雜誌,僅出6期,小說寫作同時停止,傾力於詩,長詩〈存愁〉發表後,受邀為詩刊《創世紀》成員,〈風簷負暄〉一詩入選幼獅版《大專國文選》。1997年獲86年度詩獎,1999年,詩集《剪取富春半江水》獲中山文藝獎,著有詩《存愁》、《台北之楓》、《第一張犁》、《剪取富春半江水》,長篇劇詩《雷峰塔》,小說《有影子的人》、《火鳥》、《夕陽船》、《無言的輓歌》,散文《在誤點的小站》、《春華秋葉》、《山水大地》、《巨人的行李》。大荒詩以氣盛,60歲前寫了多首長詩,在深厚歷史中奔騰,蒼茫中瞭望,這都「根植詩人對幾千年文明深刻認知徹悟」(陶保璽);後期風格轉趨澹泊,隨機觸發,諧趣澄明,出入唯美與禪悅之間;沈奇用「歷史情懷與當下關切」概括其創作的縱深與寬廣。其關懷面除戰爭外,環境保護主題也再三出現;近年自世事中抽身,浪游山水,觸碰時間、空間、生死、永恆等題目,重要作品有〈塔克拉馬干〉、〈威爾莫特們萬歲〉、〈撕開戈壁大布〉、〈飛越國際換日線〉。蘸古典文化的血寫詩。沈奇給予這樣的評價:「關注大時代、大狀態、且以大意象、大架構、大詩、長詩的藝術空間予以容納和展現,充分顯現了一位高品味詩人的泱泱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