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鍾鐵民(1941.1.15~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林女程

小說家。高雄人,受父母鍾理和、鍾台妹因同姓之婚而遷居中國的影響,出生於中國奉天(瀋陽),1946年始返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鍾氏1949年罹患脊椎結核,至1966年經由手術終得痊癒,但卻造成終身殘疾。生病期間,在鍾肇政、林海音等人的鼓勵下,1961年發表處女作〈蒔田〉。1961年至1973年是鍾氏創作高峰期,除了完成目前為止唯一的長篇小說《雨後》外,其中〈土牆〉並獲得《台灣文藝》第一次徵文第一名、〈石罅中的小花〉錄選為《聯合報》精選小說、〈點菜的日子〉榮獲第一屆台灣文學獎佳作、〈山道〉獲得《幼獅文藝》徵文第一名。1969年師大畢業後,至1997年1月退休為止,鍾氏一直任教於高雄縣旗美高中。身處教育界的經歷,讓他在1977年至1979年間,發表了〈河鯉〉、〈祈福〉、〈秋意〉和〈余忠雄的春天〉4篇以農村教育為主題的小說,其中〈河鯉〉獲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1978年起,鍾氏投入鍾理和紀念館的興建事宜,開始為臺灣文學做紮根工作。1979年至今小說創作量銳減,但以戲謔筆法描述農村養豬副業興衰史的〈約克夏的黃昏〉和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大姨〉仍分別獲得洪醒夫小說獎、賴和文學獎與吳濁流文學獎。近年來,除了經營鍾理和紀念館、舉辦全省高中鄉土文學營、笠山文學營與推動臺灣文學步道的興建等文學相關活動外,鍾氏亦積極參與反美濃水庫運動與推展客家文化,並以此為背景,著手撰寫長篇小說《家園》。至於文學創作則轉以散文居多,大多發表於《民生報》的「山居雜記」與《台灣日報》的「非台北觀點」、「理性與感性」等專欄上,其間並獲得高縣文學獎與省政府文耕獎的肯定。鍾氏的長篇小說有《雨後》,中短篇小說收錄於《石罅中的小花》、《菸田》、《余忠雄的春天》、《約克夏的黃昏》、《三伯公傳奇》等書,兒童文學有《月光下的小鎮》與《四眼與我》,散文結集於《山城棲地——美濃鄉野紀事》、《鄉居散記》和《鄉居手記》。鍾氏的創作完全以臺灣農村為重心,早期是以農村小人物的生活為主題,作品中雖不帶任何批判性的字眼,但我們可從其筆下那群形容猥瑣、癡呆蠟黃,在生活中不斷掙扎的鄉野村夫身上,確實勾勒出臺灣農民生活的日常性。至於後期的焦點則偏重於在時代的變遷下,臺灣農村的困境與轉變,社會性觀點較為強烈。換言之,鍾氏的創作始終不離臺灣的農村與農民,因此他的作品已成為臺灣農村最真貴的文學記錄,是臺灣頗具代表性的農民寫實文學作家。

瀏覽人次: 317
回上一頁